一个完整版应用饱受诟病,再出一个简单版/纯净版应用获得好评,这样的操作屡见不鲜,尤其是一些国内应用针对国际市场推出的“国际版”,往往并不是修改个语言这么简单。
一些常见的国内/国际版应用,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对比。下表中罗列的是国内/国际版本中的不同权限请求:
很明显,国际版的应用往往会获取更少的权限,而敏感权限也少很多。比较极端的例子是新浪微博与360手机卫士,前者的国内版权限数量将近是国际版的三倍,360手机卫士国内版需要181个权限,相比之下,国际版只需要55个。
Play版
除了国际国内的不同,国内应用的分发渠道有时也会导致差异,比如Google Play版本的喜马拉雅国内版就要比国内应用商店少16个权限(Play版有22个权限)。不过这些差异很难从数据上体现出来,往往是一些用户体验的差别:
强制获取
在运行程序时,我们往往会遇到不给权限就不运行的情况。因此除了权限数量,应用获取权限的强制性也能体现出对不同地域用户的区别对待。
比如微博国内版会强制获取手机信息,国际版则不会,而百度浏览器、UC浏览器两款来自BAT巨头的浏览器都存在区分对待国际用户的现象,UC浏览器国际版会强制获取手机信息,百度浏览器国内版则会强制获取存储权限。值得一提的是,QQ浏览器在开启时会请求位置信息,但用户可以拒绝,但国内/国际的区别表明,权限的获取并不是那么必要。
建议安卓用户有条件还是去Google Play下载应用。
体验不同
除了上面提到的权限问题,国际/国内版本app的功能性上也存在区别,在众多国际版app中,有些软件增加了语言,有一些则是几乎重新设计了界面。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新浪微博。国际版的新浪微博去掉了广告,界面变得更加简洁清爽。
用户们不禁要问,为什么同样作为用户,国内版就要夹杂广告、推送,就要“低人一等”呢?笔者认为,最根本的原因是国内外用户对于隐私、对于私人空间意识的区别。
很多国外用户对于一些互联网公司,特别是网络巨头怀抱着提防的思想。这种思想的体现包括:
主张维护用户的隐私权,并承诺不监控、不记录用户搜索内容,希望替代Google的搜索引擎DuckDuckGo
在Facebook曝出泄露用户信息后大量用户嚷嚷着卸载Facebook
宣称端对端加密用户邮件的邮箱服务ProtonMail的大受欢迎
另一方面的原因可能源自法律法规。5月25日,欧盟数据保护法GDPR已经生效,如果想要在欧洲发展业务,这些中国公司必须要在获取用户隐私时小心谨慎,例如微信等公司也更新了隐私条款,在其中加入收集隐私的条目以及收集信息的目的。在立法者如此严苛的要求下,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国际版应用往往会要求更少的权限了。
1 条评论